我要投稿

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解读: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2020/05/28 16:46:34

来源:中外洗衣

作者:傅环环

导读:

医用织物的卫生安全性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何控制好这些医用织物的洗涤卫生质量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影响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因素很多,覆盖了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和全要素的规范化操作。医用织物作为具有纺织特性软表面,因其移动性、不受控制性及纤维脱落,不确定性更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风险点,是感染性病原体的载体和传播体,也是重要的安全屏障。我国医用织物洗涤规范和标准相对较少,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或“标准”或本标准)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完整的、制度化的管理依据。

《规范》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和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和保存要求,总共包含八个章节和两个附录,其中附录A为规范性目录,与“标准”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仅供参考执行。此“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为了帮助医疗洗涤单位快速准确理解和实施《规范》,现对该“标准”的要点尤其是消毒和卫生技术要求进行解读。

一、洗涤用水,设备及用品要求。

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 5749要求。为保障洗涤质量与安全,国家对洗涤烘干设备均发布了相关标准。这些标准都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安全要求和措施规定以及一些特殊要求验证项目的检验方法;或者各相关洗涤烘干设备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也制定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这些洗涤烘干设备生产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均需对其产品抽样检验并发放《产品质量合格证》,医疗机构和相关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管中只需查验其《产品质量合格证》即可。《规范》规定洗涤单位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表1  洗涤用水卫生检测技术规范

二、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

分类收集

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包装桶和专用存放容器,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参照WS/T367执行。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运送

运输工具运送感染性织物后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执行。对运送车辆和容器的清洗消毒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执行。运送应与患者就诊高峰时间段错开,避免使用后医用织物与清洁织物运送时段的重叠,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区和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

表2 硬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技术规范

储存

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可参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 管理规范》(WS 310.1)中无菌物品存放区规定执行。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防止和尽量避免二次污染。清洁织物存放架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 50cm。使用后医用织物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h。为便于对洗涤后干燥清洁织物的管理,可参考《医院布草洗涤卫生规范》(DB11/662-2009) 中的规定,其储存时限宜按照最长不超过30d执行。

三、洗涤消毒的原则和方法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原则和方法

脏污织物:现在社会上洗衣房所洗的手术衣、手术铺单等棉质医用织物不属于“软器械”。软器械是具备特定功能性的医用织物。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宜选择热洗涤方法。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做化学消毒处理。感染性织物:现行的《消毒技术规范》针对织物的洗涤消毒做了明确的规定:“病人衣被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机和分批洗涤”,“肝炎,结核病人以及传染性物质所污染的衣被、烈性传染病人的衣服应先消毒或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洗涤”。

四、洗涤设备及环境的消毒和杀虫

洗涤设备的消毒

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擦拭消毒,消毒方法参照WS/T 367 执行;使用水溶性包装袋时可不做消毒处理。感染性织物若选择冷洗涤方式洗涤,工作完毕后,应对其设备采取高温热洗涤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将水温提高到75℃,时间≥30min 或80℃,时间≥10min 或A0 值≥600。

A0值释义:A的概念在EN/ISO 15883-1(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定义和测试)中定义为80℃时产生特定热力消毒效果的等效时间(以秒S为单位),也就是保持80℃一定时间对于Z 值已定的微生物产生的杀灭作用。Z值是在杀灭微生物的过程中,温度与灭杀效果之间关系的衡量标准。在Z值一定为10℃的情况下,用A0代替A值,可通过不同温度时间组合获得,其数学计算公式如下:

T为负载温度。我们可以从上式看出,A0值是与温度和时间正向关联的。需要说明的是,计算A0 值时,温度下限应至少设为65℃,因为喜温微生物的特性在低于65℃时发生很大变化,而低于55℃时,许多微生物自身大量繁殖。当为600时,可以通过90℃,60S;80℃,600S;70℃,6000S来达到。

环境的消毒和杀虫

针对洗涤场所环境开展卫生学监测时,应包括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监测对象,对这两个区域的工作人员手和相关物体表面(如工作台面、设备表面、地面、墙面等)经清洁、消毒后的抽检结果要求均应符合GB 15982Ш类环境规定。有寄生虫污染时需采取有效的杀虫处理。环境卫生监测内容如表2,3,4所示。

表3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技术规范

表4 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技术规范

五、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表5 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

pH可根据需要,按照SB/T 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抽取有代表性的清洁织物2~3 件,提交实验室做测试。针对使用中医用织物可能的污染情况,该标准中提到的“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是代表粪便污染和皮肤感染的指标菌,在检测过程中有特定的证实试验用以鉴定和区分。

表6 洗涤后医用织物检测技术规范

对策与建议

医用织物感染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在织物洗涤模式、生产方式和服务规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标准是经过大量多地的调研和国外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管理借鉴而建立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作为规范我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行为系统的、完整的、制度化的管理依据。为确保医院医用织物的安全使用,建议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预料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708号)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微生物指标监测。

本网维权及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标的版权均属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 2.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 (非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 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新闻

  • 微信
  • 微博

新闻热点排名